民主 · 台灣 · 韌性 · 教育

全球民主防衛推廣

首頁標籤搜尋台灣
台灣
四十年來台灣的貿易依賴與意義
透過財政部貿易統計,看台灣四十年來從美日到中國,再到多元化的依賴轉變,理解經濟安全與風險的平衡挑戰。
軍機擾台:灰色天空的戰略壓力
自2020年起,中國軍機擾台次數逐年攀升,形成一種灰色地帶戰略。在這片灰色天空下,軍事壓力不僅成為日常背景,也在地緣政治上製造長期不安。從裴洛西訪台到台灣總統就職,中國都以軍機行動回應,凸顯台灣在民主防衛與區域戰略中的艱難處境。
四十年來台灣全球大買家的變遷
透過財政部資料,可以觀察台灣自1981年至2024年的出口變化,從依賴單一市場到逐漸多元,不僅顯示主要買家的影響力,也凸顯台灣在地緣政治下所面臨的風險與安全挑戰。
臺灣為何能成為民主的燈塔?
臺灣在2025年獲得「燈塔獎」的消息,引起國內外不少關注。這個獎項主要頒給那些在困難情勢下,仍堅持民主制度與開放社會的國家或地區。這樣的肯定固然可喜,但同時也讓人們開始思考:生活在一個全球民主倒退、政治對立加劇的時代,臺灣究竟做對了什麼?如果我們的制度不是完美無缺,為什麼仍能成為照亮民主制度的燈塔? 
台灣 vs 土耳其:誰還有民主?
伊斯坦堡市長被捕引爆土耳其街頭抗議,讓我們再次看見,當制度失去制衡,民主也可能走向崩解。回頭看台灣,根據《自由之家》評比,我們是亞洲少數的自由國家。但這樣的民主從不是理所當然,需要理解、參與,更需要被守護。這篇文章,邀請你一起讀懂民主的韌性與脆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