講座結束後,我們邀請同學們匿名留下回饋。超過200位參與的同學填寫了意見,在「整體滿意度」與「內容是否有幫助」兩個題目上,平均分數分別是4.6分和4.5分(滿分 5 分)。
部分同學的留言如下:
「我覺得很棒,因為平常都沒有人討論,我也不敢問。」
「希望未來還能多辦這樣的講座!」
「講得很貼近我們的感受,超讚!」
「讓我們更了解兩岸議題,非常好。」
「希望能講更多台海問題。」
「老師的回答讓我眼睛一亮!」
「真的很有意義,也很有必要。」
我們同時也收到一些改進建議,讓我們能夠繼續精進,例如:
「PPT 可以再精簡一些」
「希望有更多時間發問」
「如果時間允許,內容可以更深入」
「對政治不感興趣的同學可能會覺得有些距離」
以上是校園講座後同學們的回饋與建議,提供參考。
我們的安排聚焦在現象、資料與制度的理解,而不是政黨對立或政治宣傳。我們不會針對台灣內部的政治事件表態或評論,而是以教育為核心,從事實出發,帶領學生理解民主政治在不同層面的意涵。
課程或講座的內容是以108課綱與教科書 的架構為基礎,扮演補充與延伸的角色。我們希望在課綱原有的知識上,加入更多國際經驗與案例,幫助學生理解台灣與全球民主發展的現況與挑戰,例如資訊傳播與假訊息的問題、地緣政治下的制度韌性,以及各國在民主進程中展現的異同。
此外,民主與教育、媒體、經濟、公共政策等不同面向息息相關,這些也會在講座中以知識分享的方式呈現。最終目標在於提升同學對民主的理解與素養,幫助他們更全面地認識社會現象,而不是推動任何特定的政治立場。
若老師或學校對內容有疑慮,都非常歡迎與我們進一步洽詢,我們也樂意在活動前先提供演講內容,彼此討論與確認,讓過程更透明與安心。
沒有次數限制,每個學期皆可以申請多次!同一位老師或同一個單位都可以多次申請,只要不是讓同一群學生反覆聽同一個主題即可。
舉例來說,不同一批學生或班級可以安排同一個主題,同一批學生或班級也能申請不同主題的講座。這些情況我們都非常樂意配合。
獎勵狀的目的在於肯定同學在講座中的積極參與,鼓勵大家勇於發問與分享,也希望藉此促進更多討論,並協助同學累積學習經驗與紀錄歷程。
其形式為印有中山大學校徽與本計畫主持人印信的正式獎勵狀。(如下圖範例)發放方式則是在講座結束後,由工作人員記錄積極參與的同學名單,再由計畫統一寄送至學校,由學校轉交給同學。每場的情況會依互動程度有所不同,因此無法事先確定數量,目前平均每場約發出 3 至 5 張。
目前的講座講者大部分都是南部地區之大學教授,名單可以在「團隊陣容」中查看。我們會依照每場講座的主題,媒合在該領域具備專業研究背景與教學經驗的教授,確保內容具有專業性與學術基礎。未來若開發新的主題,少數情況下也可能邀請具備相關實務經驗的業界專家參與,並會在活動前與學校或老師充分溝通確認。
完全不需要。所有講座都是免費的,講師費、交通費以及相關支出都由本計畫支應,申請單位不需負擔任何費用。只要提出邀請,我們就會依需求安排合適的講師,讓學校能夠安心舉辦。
會的。我們過去已有不少在偏鄉學校舉辦的經驗,地點遠近都不是問題。我們團隊很能跑,能上山也能下海,只要學校有需要,就會努力把講座帶到各地,讓大家都有機會參與。
可以的。目前我們接受的申請大部分來自國高中,但也曾收到其他年級與不同單位的需求。我們都會依據受眾的特性與需要,調整內容並進行客製化設計,讓講座更貼近參與者的背景與關注的議題。有需要的話,隨時都歡迎與我們進一步洽談。
不會的。我們理解學生的狀態本來就會有差異,講座的目的在於推廣與啟發,而不是要求全場高度專注。對講師而言,只要能和同學有一些交流,或讓部分同學從中獲得啟發,就已經是很有價值的事,不會因為現場的氛圍而覺得失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