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iscord選出總理:尼泊爾年輕世代的數位民主實驗
- 2025年10月14日
2025 年 9 月,尼泊爾爆發由年輕世代主導的大規模抗議運動,起因是政府試圖封鎖 26 個社群平台,包括Instagram、TikTok、Facebook等。官方聲稱此舉是為了管理網路內容,但民眾認為這是對言論自由的打壓,也是政治菁英鞏固權力的手段。在這場被稱為「Gen Z 抗議」的運動中,數十萬年輕人走上街頭,高喊反貪腐、反壟斷的口號。他們不只要求解除封鎖,更要結束長年腐敗的政治結構。隨著抗議升級並引發暴力衝突,總理K. P. Sharma Oli於壓力下辭職,議會也被迫解散,尼泊爾陷入政治真空。
沒有可信賴的政府與選舉機制下,抗議者面臨現實問題:誰來領導國家?傳統政黨失去信任,軍方與司法單位不願背負責任。此時,年輕人轉向他們熟悉的場域Discord。這個原本用於遊戲交流的平台,迅速被改造成政治討論與投票中心。
抗議組織者建立伺服器,將辯論、政見發表與即時投票搬上線上。任何人只要有網路,即可參與討論並投票。最終,前最高法院首席法官蘇西拉·卡基(Sushila Karki)獲得最多支持,被推舉為臨時總理。她以反貪腐與司法獨立聞名,被視為能重建信任的人物。
這場「Discord 選總理」傳遞三個訊號。首先,開放參與的新管道。 年輕人不再等待制度改革,而是憑藉數位工具自發行動,使更多平時被排除於政治之外的人得以直接參與。對於民主轉型國家,這象徵權力不只來自街頭,也能來自鍵盤。其次,程序正義的隱憂。 Discord投票並非正式選舉,缺乏身分驗證,無法確保不被操弄或干擾。若缺乏制度性保障,即時動員可能很快失去公信力。最後,信任重建的重要性。 抗議者選出卡基,不只是因為她的專業,更因她象徵中立與清廉。當國家機構失去信任,政治就成為一場尋找可信領導的集體行動。
尼泊爾的經驗提醒我們,科技不只是輔助工具,它正在改變民主運作。對台灣來說,雖有穩定選舉制度,但世代差異與制度疲態顯現時,年輕人也可能尋找新參與方式。
Discord選總理或許聽來激進,但它揭示了一個現實:當制度失靈時,公民會自己搭建橋樑。真正的民主,不僅是法律與程序,更是不願被排除的集體意志。尼泊爾年輕人的嘗試,提醒我們思考如果某天制度無法回應,我們是否準備好創造新的可能?
搭配課綱
公Ad-V-2 我國如何將國際人權公約的相關主張融入法律制度中?
公Cb-V-1 媒體與社群網路的所有權或產製過程,如何影響公共意見的形成?
公Cc-V-2 除了選舉之外,我國還有哪些重要的政治參與形式及管道?
公De-V-1 科技發展如何提升公共生活的參與?又會造成什麼樣的參與不平等?
公Eb-V-1 什麼是社會運動?為什麼會出現社會運動?社會運動為什麼是公民參與的重要形式?